2024年9月,生殖医学与子代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嘉茵教授团队和生殖医学与子代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陈子江院士团队,联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妇幼保健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苏州市立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共同完成的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成果:“预后良好女性体外受精中单囊胚移植对比单卵裂胚移植的累积活产结局-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Effect of single blastocyst-stage versus single cleavage-stage embryo transfer on cumulative live births in women with good prognosis undergo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CLBR-CBSET)。研究结果发现:预后良好的试管婴儿助孕患者,单囊胚移植显著提高前三次单胚胎移植的累积活产率,但增加早产和新生儿住院的风险。
近年来,我国育龄期不孕不育发生率逐年攀升至18%,试管婴儿即体外受精(IVF)技术是帮助不孕症夫妇生育的有效方式,目前全球每年已有超过200万个IVF周期。过去十几年来,尽管IVF技术取得很多里程碑式的进展,但每移植周期的活产率一直没有明显的提高。囊胚培养在体外将第3天的卵裂期胚胎延长培养到第5天囊胚期,已经成为全世界普遍推行的胚胎移植策略。然而囊胚培养可能存在减少可移植胚胎数目、降低累积成功率的风险,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但目前临床上缺乏关于单囊胚移植对比单卵裂期胚胎移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高质量证据。基于此,刘嘉茵教授和陈子江院士团队牵头开展了全国多中心、开放性、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以探索累计囊胚移植能否改善不孕女性的累积妊娠结局和母婴安全性的重要问题。本研究纳入全国11家生殖医学中心的992例20-40岁不孕夫妇,均为第1或第2次接受IVF助孕,且获得第3天可移植胚胎≥3枚的患者。采用中心分层、区组随机的方法,分为囊胚移植组(497对夫妇)和卵裂期胚胎移植组(495对夫妇)。研究采用评估IVF周期成功率的“金标准”—每取卵周期的累积活产率作为主要结局指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妊娠丢失率,以及早产率等孕产期并发症、新生儿出生缺陷等安全性指标。共随访两年,仅1例患者失访,随访率99.9%。
研究结果发现,囊胚移植组前3次单胚胎移植活产率显著高于卵裂期胚胎移植组(74.8% vs.66.3%, P=0.003),一年内总累积活产率囊胚移植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75.7% vs. 68.9%,P=0.02)。然而囊胚期移植组自发早产(4.6% vs 2.0%; P=0.02)和新生儿住院>3天(11.5% vs 6.3%; P=0.004)风险显著高于卵裂期组。囊胚移植组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均显著高于卵裂期组,两组妊娠丢失率相似,新生儿出生缺陷及出生体重均无显著差异。
该研究是首个探究单囊胚移植对比单卵裂期胚胎移植策略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聚焦当前临床胚胎移植策略的重大问题,以累积活产率作为主要指标,明确了单囊胚移植可以提高预后良好人群的累积活产率,但同时增加早产和新生儿住院>3天风险。该研究结果提示临床医生在推荐胚胎移植策略时需给予患者充分的信息咨询。
本研究通过科学严谨的研究设计,高质量的执行标准,得到编辑和审稿专家的认可,为IVF患者胚胎移植策略的临床诊疗决策提供了最佳循证医学依据。论文从设计至发表研究历时7年,共同第一作者为生殖医学与子代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翔教授、王菁教授、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石玉华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谭季春教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管一春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孙贇教授、广西妇幼保健院张波教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赵君利教授;生殖医学与子代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嘉茵教授和生殖医学与子代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陈子江院士为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获得南京医科大学统计系陈峰教授团队的统计支持,得到国际著名专家张和平教授、Ben Mol教授的具体指导。
(撰稿/王菁 马翔;审核/刘嘉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