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院李仲教授团队发现白色脂肪棕色化过程中线粒体自噬调控新机制

发布者:校网新闻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7-22浏览次数:10

近日,我校基础医学院江苏省代谢性疾病分子靶标与干预重点实验室主任李仲教授课题组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PNPLA7 mediates Parkin-mitochondrial recruitment in adipose tissue for mitophagy and inhibits browning》的论文,研究发现在白色脂肪组织中PNPLA7能够通过与Parkin相互作用抑制PKA对Parkin的磷酸化,增加Parkin的线粒体转位,促进线粒体自噬,从而减少白色脂肪棕色化。敲除白色脂肪组织中的PNPLA7,能够减少Parkin的线粒体转位、抑制线粒体自噬、促进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阐明了冷刺激条件下,白色脂肪棕色化过程中线粒体自噬调控的新机制。



在寒冷刺激过程中,线粒体自噬在棕色和米色脂肪细胞的线粒体稳态中发挥着关键作用。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是一种被广泛研究的泛素依赖的线粒体自噬途径。研究表明,在腹股沟白色脂肪组织(iWAT)棕色化过程中,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受到抑制,特异性敲除脂肪组织中 Parkin可通过调节白色脂肪细胞中的线粒体自噬与线粒体的生物合成,抵御高脂饮食和衰老诱导的肥胖。此外,去甲肾上腺素在激活 β3肾上腺素受体(β3-AR)后,可以通过 PKA 促进Parkin发生磷酸进化,抑制线粒体自噬并促进白色脂肪组织的棕色化,但具体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通过构建多个小鼠模型首次揭示了PNPLA7蛋白作为一个线粒体-内质网相关膜蛋白,通过调节白色脂肪组织中的线粒体自噬,在维持白色脂肪组织能量稳态和棕色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该研究鉴定了线粒体自噬和白色脂肪棕色化过程中新的关键调控因子,为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策略。



我校基础医学院江苏省代谢性疾病分子靶标与干预重点实验室李仲教授、王倩教授为本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我校基础医学院季学涛博士、张许老师为共同第一作者。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江苏省心血管病转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等的资助。

课题组长期公开招聘博士后,欢迎加盟实验室。

https://jcyxy.njmu.edu.cn/2014/0317/c2185a29819/page.htm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61904-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