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苏州医院周大勇团队发表卒中风险预测系列研究成果

发布者:校网新闻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8-26浏览次数:10

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头号杀手”。如何更早、更精准地识别高危人群,一直是卒中防控研究的热点领域。近日,我校附属苏州医院周大勇教授团队在《心血管糖尿病学》(Cardiovascular Diabetology)、《美国心脏协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连续发表3篇研究论文,深入探讨了代谢、炎症及血脂相关新型指标与卒中风险的关系,研究成果对于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制定个体化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该团队首先聚焦结合炎症与胰岛素抵抗的新型指标——C反应蛋白-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CTI),在《心血管糖尿病学》(Cardiovascular Diabetology)发表题为“C反应蛋白-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不同血糖状态人群卒中风险的相关性:来自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研究(Association between C-reactive protein-triglyceride glucose index and stroke risk in different glycemic status: insights from the 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中10,443名中老年人的数据分析,首次揭示新型复合指标CTI与脑卒中风险呈显著正线性关联:CTI每升高1单位,卒中风险增加19%,且其预测能力优于单一指标C反应蛋白或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该关联在在性别间相似(女性风险略高于男性);中年人群(45–60岁)风险高于老年人(≥60岁);在血糖正常和糖尿病前期人群中显著,但在糖尿病患者中无此关联。该研究提示CTI可作为卒中风险分层的新生物标志物,需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差异化干预策略。



原文链接:https://cardiab.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33-025-02686-9

该团队聚焦于“估计葡萄糖清除率(eGDR)”,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发表题为“中国中老年人估计葡萄糖处理率与卒中的关系:一项全国性前瞻性队列研究(Association Between Estimated Glucose Disposal Rate and Stroke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Chinese Adults: A Nationwid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中13706名中老年人(年龄≥45岁,中位随访9年)的数据分析,证实:eGDR作为胰岛素抵抗标志物,与中风风险呈显著非线性负相关,eGDR每增加1单位,中风风险降低16%,且这种趋势在中年人群中更显著;此关联在不同性别及血糖状态中均一致存在。eGDR预测中风的效能优于单一指标(如HbA1c、腰围),且BMI通过降低eGDR间接增加21.9%的中风风险。该研究提示eGDR作为一个简便计算指标,为卒中一级预防策略拓展了新视角。



原文链接: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JAHA.124.039152

在最新研究中,该团队将视野拓展至“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发表了题为“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与心肾代谢综合征0–3期人群卒中风险的相关性:来自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首个证据(Association of 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 With Stroke Risk in a Population With Cardiovascular-Kidney-Metabolic Syndrome Stages 0 to 3: The First Evidence From the 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中7664名中老年人的数据,首次探讨了“心血管-肾脏-代谢综合征(CKM综合征)”0-3期患者中AIP与卒中风险的关联,结果发现:AIP每增加1单位,卒中风险显著上升22%。AIP按四分位分组后,最高组比最低组风险高58%。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揭示非线性关系,阈值点为1.516,低于此值时AIP与卒中风险正相关,高于则无显著关联。亚组分析显示该关联在无血脂异常人群中更显著。该研究提示血脂异常在卒中早期干预中的重要意义,AIP可作为CKM综合征0-3期患者卒中风险的潜在预测指标。



原文链接: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JAHA.124.039983

该系列研究以中国中老年大型前瞻性队列为基础,围绕“代谢性血管损伤”病理进程,证实了CTI、eGDR及AIP对于卒中的预测价值。研究结果不仅拓展了卒中风险评估工具箱,也为精准预防和分层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卒中预防的关键在于及早识别高危个体,该团队这一系列研究表明,将一些简单的实验室检测指标通过合理组合,就能释放巨大的预测价值,尤其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这对于卒中防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供稿/附属苏州医院科技部;审核/王长军)